刘家大院

刘家大院

正如洋河的广告,“三十年前已是名酒”一样,撇开璀璨夺目的经济产值数据,几百年前暨阳古城就是名城。名声得名于封江锁航的战略要冲,也得名于江南科举的麦加圣地——江苏学政节署。
江苏学政节署自明代万历间始设江阴,入清后其规模屡有增修,虽然设立在江阴,但是职责却是覆盖全省的八府十州共十一个考区的科举考试,故此有“江南官署之冠”之美称。学政节署责任之大,从其最高长官——学政任免上便可窥出一斑,学政是钦命特任拔取全省八府三州秀才的主试官,三年一任,其地位与督抚平行。
三百多年的学署历史出了一百多为学政,据说学政是个好兆头的官职,凡是当上学政的官员调离江阴时基本都右迁中央述职。
三百多年来与学署有关的珍闻轶事在民间颇多流传,以与刘墉有关的故事最为坊间流传。
刘墉一家被乾隆皇帝称赞为“海岱高门第”的文化世家,刘氏一门在“康乾盛
世”,出了三公二宰相一尚书的盛事,其中有三人五次出任江苏学政。刘墉的伯祖父刘果担任过江苏学政、刘墉先后两次居于此职,其侄刘环之亦是两次担任过江苏学政之职、,像这样祖孙三代同述一职同在一地为官的现象历史上恐怕罕见,学署一时有“刘家大院”之称。
附:刘果,顺治十六年进士,任山西太原府推官,清正廉洁,改任河北河间知县勤政爱民。康熙八年康熙帝亲临河间视察民情,父老面陈刘果的治绩,为此康熙特召见刘果,给予“清廉爱民”的褒奖,并赐御书“清爱堂”额。康熙十八年钦命刘果任江苏学政,驻节江阴。
刘统勋(1699—1773),雍正二年进士,历任左都御史,工、刑、吏部尚书;翰林院掌院学士,陕甘总督,军机大臣,协办大学士,东阁大学土兼管礼部、兵部,加太子太保,又兼《四库全书》馆总裁官。为官清正廉明,勇于谏诤,每年例必出京按察各地,惩处贪官污吏。乾隆三十八年隆冬,75岁的刘统勋死于五更上朝的车舆中。谥号“文正”,赠太子太傅,祀贤良祠。乾隆帝亲临吊丧,见家中陈设很俭朴,无一贵重物品,漏室窗下寒气袭人,乾隆为之十分痛惜,回到乾清宫他含泪对众臣说:“朕失一股肱矣”!又说‘‘像刘统勋乃愧为真宰相。”刘统勋有子刘墉、刘堪。他因中年丧妻,娶名门缪氏为继室夫人,这就是后来被尊为一品太夫人的刘母。
刘墉(1719—1805)为刘统勋长子,字崇如,号石庵,有父风,也是一位骨鲠之臣。乾隆十六年(1751)进士,能诗赋,擅书画,尤以小楷为胜,貌丰骨劲,别具生面。二十四年(1759)以翰林院编修任江苏学政,上疏朝廷请令州县要约束学馆监生、贡生,严格区别优劣。后任江宁知府,以清官名扬海内,妇孺皆佩服他的人品。不久升迁陕西按察  使,父丧那年,他已54岁。乾隆四十二年刘墉以内阁学士再任江苏学政,又上疏朝廷指出府县官吏为自利而畏刁民、畏监生及吏胥,常常不加管束,失职怠玩,请州县约束贡监,责令严察优劣。乾隆帝嘉赞刘墉识政体,并责令两江总督尹继善等革除旧习。嘉庆二年78岁时位居体仁阁大学士、加太子少保。与刘统勋为父子宰相,两人均堪称清朝昌盛时期的名相。
刘环之(1762—1821)字佩循,号信芳。他不负伯父刘墉的栽培,于乾隆五十四年中进士,任内阁学士、翰林院侍讲学士,礼部、兵部侍郎。嘉庆九年正月,42岁的刘环之以吏部侍郎出任江苏学政。嘉庆十五年再任江苏学政。
——文献参考出自程以正《江阴史海拾贝》